HCIA基础(4)

目录

交换技术

VLAN---虚拟局域网

VLAN的基本原理

VLAN帧格式 

VLAN的类型

端口类型

VLAN的配置

VLAN之间的通讯

三层交换机的SVI接口

ACL技术---访问控制列表

ACL原理

ACL功能

ACL的匹配规则

ACL分类

NAT技术---网络地址转换

NAT的分类

静态NAT

动态NAT

NAPT

园区网组网 

 什么是园区网

 园区网络分类

园区网络的构成 

 园区网的发展历程


交换技术

  • 垃圾流浪问题 

  • 安全问题

VLAN---虚拟局域网

  •  VLAN技术通过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机制,将一个大的交换网络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小的交换网 络。

VLAN的基本原理

 

VLAN帧格式 

VLAN的类型

  • 基于端口的VLAN---一层VLAN

    • 在接口进行配置,将VLAN编号映射到交换机物理接口

    • 该接口进入的帧都将被认为是该VLAN

    • 最常用的方法

  • 基于MAC地址的VLAN---二层VLAN

    • 配置一个vlan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查询该映射关系表,根据不同的源mac地址来划分不同的vlan

    • 一般用于pc接入交换机的端口会发送变化的情况

  • 基于协议的VLAN---三层VLAN

    • 根据帧中的不同协议来划分

端口类型

  • Access端口
    • 一般用于交换机与终端设备相连的接口 假设此时有一个Access端口,其VID为2,从这个端口进入的数据包,都会被规划到vlan2,而 从这个端口发出的vlan则必须是vlan2的数据包,并且删除vlan的字段
  • Trunk端口
    • 一般用于交换机与交换机相连的接口
  • Hybrid端口
    • 同时具备Access和Trunk端口的功能,是一种工作机制及其灵活的端口

VLAN的配置

  • 第一步,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

    • 配置命令

      • [sw1]vlan 2-----创建vlan2;默认情况下交换机存在vlan1,并且所有接口属于vlan1

      • VID

        • 取值范围0-4095;其中,0和4095保留不能使用,可使用范围是1-4094

        • VLAN ID:用来标识和区分VLAN

      • [sw1]vlan batch 4 10 20 ----同时批量的创建vlan4、10、20

      • [sw1]vlan batch 30 to 60 ---同时批量的创建vlan30到vlan60

  • 第二步,将接口划入VLAN

[sw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进入接口

[sw1-Gigabit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access //将接口类型更改为access

[sw1-GigabitEthernet0/0/1]port default vlan 2 //将接口划分给vlan 2

[sw1]display vlan summary //查看vlan简表

[sw1]display vlan //查看vlan表 

  • 第三步,配置Trunk干道

    • 配置位置,交换机与交换机相连的接口

    • 配置命令

    • [sw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3    //进入与其他交换机相连的接口

      [sw1-GigabitEthernet0/0/3]port link-type trunk    //修改接口类型为 trunk

      [sw1-GigabitEthernet0/0/3]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3      //在trunk 的允许通过列表中加入vlan2和vlan3 注意:不再trunk的允许列表中的vlan不允许通过该接口,并且,trunk的配置是双向的。

      [sw1-GigabitEthernet0/0/3]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代表放通 所有vlan

VLAN之间的通讯

  • 多臂路由实现VLAN间的通讯

  • 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的通讯

    • 单臂路由就是通过对路由器的物理接口划分子接口的方式进行数据转发

    • 子接口是基于路由器以太网接口所创建的逻辑接口,以物理接口ID+子接口ID进行标识,子接 口具备同物理接口一样的三层路由转发功能

    • 子接口不同于物理接口,子接口可以处理携带VLAN Tag的数据帧

      • 当收到携带与自己相同属性的VLAN Tag的数据包时,将剥离该标签

      • 当需要发送一个数据时,则会将自己所属的VLAN Tag加入到该数据包中

      • 基于一个物理接口所创建的子接口,可以有多个。该物理接口所连接的交换机的Trunk 接口,需要放通多个VLAN

  •  配置
    • 第四步,针对于三层设备

[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1      //创建子接口

[r1-GigabitEthernet0/0/0.1]ip address 192.168.1.254 24      //配置网关IP 地址

[r1-GigabitEthernet0/0/0.1]dot1q termination vid 2      //开启路由器子接口 处理vlan标签的功能,并定义其处理的vlan为2,默认不开启

[r1-GigabitEthernet0/0/0.1]arp broadcast enable      //开启子接口的ARP功 能,因为我们的PC在第一次通讯的时候需要请求网关的MAC地址,而子接口(虚拟接口)默认 不进行ARP应答。

  • 三层交换机(具备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通

三层交换机的SVI接口

  • 二层交换机指的是仅具备二层交换机功能的交换机

  • 三层交换机,除了具备二层交换机所有功能外,还支持三层接口实现路由转发的功能

  • 三层交换机对于vlan数据包的通讯经过了四个接口

  • VLANif接口是一种三层逻辑接口,支持VLAN Tag的剥离和添加草做,因此可以通过VLANif接口实现VLAN间通讯

  • 子接口与SVI接口对比

    • 子接口本身并不具备对标签的处理功能,而SVI接口具备

    • 子接口本身通讯需要开启ARP功能,而SVI接口不需要

  • VLANif接口编号与所对应的VLAN ID相同

[sw3]vlan batch 2 3 //创建vlan

[sw3-Gigabit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trunk

[sw3-GigabitEthernet0/0/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3

[sw3]interface Vlanif 2 //创建VLANif接口,且编号为2.该接口可以处理vlan2的标签。

[sw3-Vlanif2]ip address 192.168.1.254 24

ACL技术---访问控制列表

  • 网络安全

  • 网络管理---SNMP协议

ACL原理

  • 设置了ACL的网络设备会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报文进行匹配,然后对报文执行预先设定好的处理动作

  • ACL是一张表,就是一系列规则的集合

ACL功能

  • 访问控制:在设备的流入或流出接口上,匹配流量,然后执行设定动作 

    • 流量的流入或者流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动作

      • permit----允许

      • deny---拒绝

  • 抓取流量

    • 因为ACL经常与其他协议共同使用,所以ACL一般只做匹配流量的作用,而对应的动作由其他 协议完成。

    • 路由策略、策略路由、防火墙、QoS技术

ACL的匹配规则

  • 自上而下,逐一匹配

    • 匹配上按照该规则进行执行,不再向下匹配

    • 未匹配上,则执行默认规则

      • 在思科设备上,ACL访问控制列表的最后隐含条件:拒绝所有规则

      • 在华为设备上,ACL访问控制列表的最后隐含条件:允许所有规则

ACL分类

  • 基本ACL

    • 只能基于IP报文的源IP地址、报文分片标记和时间段信息来定义规则

    • 编号:2000-2999(用于区分不同的列表)

  • 高级ACL

    • 可以基于IP报文的源目IP地址、源目端口号、协议字段、IP报文优先级、报文长度等信息来定义规则

    • 编号:3000-3999

  • 二层ACL

    • 使用报文的以太网帧头信息来定义规则

    • 编号:4000-4999

  • 用户自定义ACL

    • 即可以使用IPV4报文的IP地址,也可以使用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

    • 编号:5000-5999

  •  需求一:PC1可以访问192.168.2.0网段,而PC2不行
  • 分析结果
    • 仅对源有要求,配置基本ACL即可。
  • 基本ACL配置位置
    • 由于基本ACL仅关注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故配置时需尽量靠近目标,避免对其他地址访问误 伤;
    • 假设此时,在R1上配置,那么它不仅仅是无法到达192.168.2.0网段,其余网段也不可以
  • 配置

[r2]acl 2000         //创建基本acl列表

[r2-acl-basic-2000]rule deny source 192.168.1.2 0.0.0.0         //配置规则,拒绝 源IP地址为192.168.1.2的地址通过

0.0.0.0这个字符串--->通配符(0代表不可变,1代表可变)

[r2-acl-basic-2000]rule 8 permit source any             //允许所有 该数字是规则的序列号,华为默认步长为5,如果未指定规则的序列号,则每条规则都是从前 一条规则的序列号+5得出,方便后期在任意两条规则中间加入或者删除规则。

[r2-GigabitEthernet0/0/1]traffic-filter outbound acl 2000         //在0/0/1接口 调用ACL2000,且方向为出方向。        一个接口的一个方向只能调用一张ACL列表;但是一张ACL列表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多次调用。

[r2]display acl 2000 //查看ACL列表 [r2-acl-basic-2000]undo rule 8 //删除已存在的ACL规则

  • 需求二:要求PC1可以访问PC3,但不能访问PC4

    • 分析:对目标有要求,需要使用高级ACL技术

    • 高级ACL的配置位置

      • 由于高级ACL对流量进行了精准匹配,可以避免误伤,所以调用时应当尽量靠近源,减少链路资源的占用

    • 配置

      • [r1]acl 3100       //创建高级ACL列表

        [r1-acl-adv-3100]rule 5 deny ip source 192.168.1.1 0 destination 192.168.2.2 0                                                   //设置检测IP报文的源目地址

        [r1-GigabitEthernet0/0/1]traffic-filter inbound acl 3100      //调用

  • 需求三:要求PC1可以ping通R2,但是不能telnet R2 

  • 分析
    • 需求中包含telnet,也就是涉及了TCP或UDP的端口。使用高级ACL
  • 配置 

[r1]acl 3000

[r1-acl-adv-3000]rule deny tcp source 192.168.1.1 0 destination 2.2.2.2 0 destin ation-port eq 23                   //拒绝TCP协议,源为192.168.1.1 目的1.1.1.1,端口号为23的数据流量

[r1-acl-adv-3000]rule 10 deny tcp source 192.168.1.1 0 destination 2.2.2.2 0 des tination-port eq telnet                     //两种方式二选一

[r1-GigabitEthernet0/0/1]traffic-filter inbound acl 3000                            //调用

NAT技术---网络地址转换

 

  • NAT一般用于内网的出口路由器或者防火墙上

  • NAT技术,对于从内到外的流量,设备会通过NAT将数据包的源地址进行转换(转换成特定的公网 地址);而对于从外到内的流量,则对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转换

NAT的分类

  • 静态NAT

    • 在边界路由器上建立并维护了一张静态地址映射表。表中记录了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之间 的对应关系。

    • 静态NAT是一个一对一的NAT

    • 工作过程

      • 当内网数据包来到边界路由器上,会先检查其目的IP地址是不是公网IP地址。

      • 如果是公网地址,则会根据事先配置好的静态地址映射表查找该源IP对应的公网IP地 址。

        • 如果有记录,则将源IP地址转换为对应的公网IP地址,然后将数据包转发至公网。

        • 若没有记录,则丢弃数据包。

      • 如果是私网地址,则根据自身路由表向内网进行转发。

    • 配置

 [r1-GigabitEthernet0/0/0]nat static global 12.1.1.10 inside 192.168.1.1

公网地址:12.1.1.10;私网地址:192.168.1.1;

注意:不允许使用出接口地址作为公网转换IP地址(NAT地址)

需要使用漂浮IP:12.1.1.10

          必须与出接口地址处于同一网段

          并且这个IP地址是从运营商买来的合法的公网IP地址

[r1]display nat static //查询静态地址映射表

  • 动态NAT

    • 动态NAT技术的地址映射表内容可变。
    • 一对多、多对多
  • 动态NAT在同时间内,还是一个公网IP对应一个私网IP。
    • 也就是说,当上一个流量回来后,下一个流量才能转换IP地址并转发数据。 

 

  •  配置 

[r1]nat address-group 1 12.1.1.10 12.1.1.15           //配置公网IP组

                必须是真实购买的IP地址

                必须是连续的

                与出接口IP处于同网段,且非出接口IP地址

[r1]acl 2000 [r1-acl-basic-2000]rule permit source 192.168.1.1 0         //抓取PC1流量

[r1-acl-basic-2000]rule permit source 192.168.1.2 0         //抓取PC2流量

[r1-GigabitEthernet0/0/0]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no-pat         //将ACL与公网IP组进行绑定

               no-pat:只能进行IP地址转换,而不进行端口转换

[r1]display nat address-group 1 

  • NAPT

    •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技术
    • 是在路由器上维护一张源端口号和私网IP地址的映射关系表
      • 1-65535
    • EASY IP-----华为私有技术---一对多的NAPT
      • 使用的公网地址池是边界路由器的出接口IP地址
    • 配置命令 

[r1-acl-basic-2000]rule permit source 192.168.1.0 0.0.0.255                 //抓取流量

[r1-GigabitEthernet0/0/0]nat outbound 2000                 //接口调用

[r1]display nat outbound                 //查看NAT配置信息 

  • 端口映射(服务映射)
    • 将企业内部的服务器映射到公网,供外部人员访问
    • 配置 

[r1-GigabitEthernet0/0/0]nat server protocol tcp global current-interface 23 inside 192.168.1.100 telnet

[r1-GigabitEthernet0/0/0]nat server protocol tcp global currentinterface 8888 inside 192.168.1.100 telne 

园区网组网 

  • 园区网:我们在生活与工作的园区内使用的网络 

 什么是园区网

  • IEEE802.3标准、IEEE802.11标准

 园区网络分类

从规模分

  • 按照终端用户数量或者网元(网络中的设备)来分
    • 大型园区网:终端超过2000或者网元超过100
    • 中型园区网:终端在200-2000或者网元在25-100之间
    • 小型园区网:终端小于200或者网元小于25

从服务对象分

  • 封闭园区网
  • 开放园区网

从承载业务分

  • 单业务园区网
  • 多业务园区网

从接入方式分

  • 有线园区网
  • 无线园区网

从不同行业分

  • 企业园区网络
  • 校园网
  • 商业园区网
  • 政府园区网

园区网络的构成 

 

 园区网的发展历程

  • 第一代园区网
    • 早期使用集线器,园区网被分成多个局域网,局域网之间使用路由器
    • 二层交换机-->解决了冲突--->BD广播域太大
  • 第二代园区网
    • 万维网、即时通讯
    • 三层交换机(路由式交换机)--->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组网方式
    • 802.3u(快速以太网)--->100Mbps ; 802.3ab(吉比特以太网)--->1Gbps
      • 淘汰了同样具备竞争力的ATM技术
      • 以太网带宽的发展超过了园区网络业务需求的发展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第三代园区网
    • 2007年--->智能移动终端的元年
    • 引入wifi网络
      • 需求不足
      • 安全威胁
        • NAC(思科网络准入控制系统)
      • 传统网络架构不利于wifi部署
        • 早期wifi部署,是对有线网络的延伸,直接挂载胖AP(提供射频信号、认证、管理 等)
        • WAC-AP部署模式
          • 瘦AP(仅具备提供射频信号功能)
          • 所有的管理统一由WAC(无线接入控制器)进行管理
    • 华为推出“敏捷园区网络”
  • 第四代园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