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程 笔记整理

第一讲、计算机网络概述

1. 对等网:互连的计算机互相提供和使用资源。

    客户机/服务器(C/S):客户 A 向服务器 B 发出请求服务,而服务器 B 向客户 A 提供服务。

    注:服务器具有固定的IP地址端口号

   

2. 交换机: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提高传输效率。

3. 互联网:

4. 因特网:各地的局域网或区域互联网连起来,就构成世界上独一无二最大的互联网。

第二讲、因特网

1. IP地址:因特网上的主机的标识。(网络号+主机号)

网络

类别

可用IP范围

掩码

私有地址

A

1.0.0.1~

126.255.255.254

255.0.0.0

10.0.0.0~

10.255.255.255

B

128.0.0.1~

191.255.255.254

255.255.0.0

172.16.0.0~

172.31.255.255

C

192.0.0.1~

223.255.255.254

255.255.255.0

192.168.0.0~

192.168.255.255

2.网络号:主机所在的局域网的标识。

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分层模型。

    两者关系:OSI参考模型是一种理论标准,而TCP/IP分层模型是OSI标准的具体运用

 4. 网关:局域网和外网连接的进出口岸。网关也需要有一个IP地址。

     注:网关IP地址的网络号必须是所在局域网的网络号

      

5. 掩码:用来判断目标IP地址是否是本网的IP地址的机制。

    注:掩码决定了一个IP地址里,网络号占了几个字节

6.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怎么做)、语义(做什么)、时序(事件顺序)。

7. 域名:域名的作用和IP地址的作用是一样的,都用于标识因特网上的主机地址。

8. 域名解释: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过程(DNS的作用)。

9. 域名服务器层级: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威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

第三讲、万维网
 

1. 万维网:分布式超媒体系统,是超文本系统的扩充。(万维网以B/S方式工作)

2.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描述网页的构造)

3.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说明网页位置)

 4. 用户代理:客户端应用程序。

5. 发送电子邮件:SMTP协议;                         接受电子邮件:POP3协议

6. FTP(文件传输协议):提供服务时建立了双重连接,一个是控制连接(使用21端口),另一个是数据传输连接(使用20端口)。

7. Telnet(远程登陆服务):用户操作的主机为客户,被远程访问的主机为服务器。

第四讲、运输层

1. 数据传输方式:

①电路交换:在通信的两端建立一条连接线后再进行数据传输

②报文交换:先把报文发送到路由器A里暂存起来,然后由路由器A根据网络情况再决定下一站发给路由器B还是C。(报文交换要求路由器有比较大的缓存。)

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将比较大的报文拆分成更小的单元。

2. 运输层定位:

3. 运输层功能概述: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4. 端口号:端口号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

5. 运输层协议:UDP协议、TCP协议。(UDP追求的是快速   例:看剧;TCP追求的是准确  例:浏览器使用的:HTTP。)

6. 单工:通信单向

    半双工:对讲机(不能同时说话)

    全双工:电话

7. TCP发送方有两种重传机制:

① 计时重传: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报文也不回复。(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② 快重传: 收到连续三个重复确认,立即重传。(快重传要求接收方每收到一个失序的报文段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

8. TCP流量控制: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

9.  控制方法: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区别:闭环控制存在反馈环节)

10. 拥塞控制方法: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算法。

11. 流量控制:解决的是发送方和接收方速率不匹配的问题

12. 拥塞控制:解决的是避免网络资源被耗尽的问题。